症状特点 主要危害叶片,也可危
害花梗。叶片病斑圆形至椭圆形,直径2~7毫米,褐色至红褐色,中部色较淡而稍下陷,边缘色较深而稍隆起,斑面出现明显或不明显的轮纹,其上散生针头大小黑点病征(病菌分生孢子盘),数个病斑常连合为不规则斑块。花梗病斑呈椭圆或菱形,褐色,稍下陷。
病原及发病特点 病原为半知菌亚门的胶孢刺盘孢菌〔Colletotrichumgloeosporioides Penz.=C.nymphaearumAllesh〕。病菌的菌丝体和分孢盘随病残体遗落在芡实塘中存活越冬,以分孢盘上产生的分生孢子作为初侵与再侵接种体,通过风雨传播侵染致病。在广东,本病通常在5月份开始发病,7月份为发病高峰期,并可一直延至11月生育末期。高温多雨特别是时晴时雨的天气有利于发病。施用未充分腐熟的土杂肥,或偏施过施氮肥,特别是化学氮肥,磷钾不足或比例失调,发病重。
连作年限过长的芡实塘比年限短的或新植塘发病重。芡实塘水层管理不当,或灌水过深致植株没顶,或水层太浅以至干水,尤其在6~8月的发病盛期,若疏于调节水层,会促进病害的发展。虫害猖獗,特别是长腿水叶甲造成植株伤口多,往往会加重发病。品种间抗病性差异情况不明。
防治方法 以栽培防病为基础,药剂防治为辅助,抓好下述环节:
1、抓好植地和种子消毒。对芡实塘。特别是重病芡实塘,可于播前对塘底和塘基撒施生石灰(750千克/公顷)和硫磺粉(45千克/公顷)进行清塘消毒。对种子,可用1%波尔多液(石灰等量式)、或30%氧氯化铜悬浮剂500倍液、或40%多硫悬浮剂600倍液洗种,晾干待播。
2、管理好肥水。在用肥上,注意施足基肥,配方施肥,避免施用未腐熟或以病残株沤制的农家肥,适时喷施微肥及叶面营养剂(开花结苞期喷施更不容遗漏);在水分管理上,要根据芡实不同生育期对水分的需要,调节好水层,尤其病害流行季节(6~9月)更要注意科学用水,做到深浅适度,达到以水调温、以水调肥,提高植株抗逆力的目的;在农事操作时,应细心操作,减少植株机械损伤。
3、及早喷药预防控病。发病初期,在钩摘病叶的基础上,喷施75%百菌清 70%托布津(1∶1)1000倍液,或50%施保功可湿粉1000倍液,或50%DT或70%DTM 高脂膜 叶面宝(0.4∶1∶0.02)700倍液,或40%灭病威(多硫悬浮剂) 高脂膜 叶面宝(或翠竹牌生长剂)=0.4∶1∶0.02对水125千克,3~4次,隔7~10天1次,前密后疏,交替喷施,并注意病虫兼治(按虫情加入对口的杀虫剂混喷或轮喷)。